网站首页

典型案例
位置: 网站首页 > 典型案例 > 正文

2022年全国职教诊改典型案例-持续推进课程诊改,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   时间:2023-03-13   点击数:

持续推进课程诊改,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单位: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要:学校以“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为契机,组织开展新一轮课程建设规划制定工作;修订课程建设管理办法和课程建设标准,优化课程评价指标体系,分级实施课程建设与管理;通过课程诊改,改革教育教学模式,搭建“雨耕学院”平台,形成了124”人才培养模式,开发课岗、课证、课赛类项目,实施项目化教学改革,全面推进岗课赛证融合,引领“三教改革”,带动课程建设,保障教学质量持续提升。

关键词:课程诊改;标准建设;岗课赛证;三教改革;教学质量

 

一、实施背景

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是建立常态化自主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机制、促进高职院校不断完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开展“诊改”工作有利于促进高职院校建立人才培养质量制度保证体系,完善治理结构,提高治理能力,强化质量意识,以内涵建设为中心,形成特色质量文化。

课程是职业院校教育教学重要载体,链接着学校办学目标与国家要求,链接着专业培养目标与行业企业需求,链接着课程教学目标与教师职业发展追求,链接着课堂教学目标与学生职业生涯成长需要。课堂是职业院校教育教学的主阵地,链接着教师“教”与学生“学”,链接着教师发展与学生成长,链接着教师职业性素养与学生职业性素质培养。即课程是教学质量生成的关键层面,课堂是质量生成的关键环节,建立课程建设标准,开发课岗、课证、课赛类项目,实施项目化教学改革,全面推进岗课赛证融合,引领“三教改革”,实施课程层面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下文简称“课程诊改”),以此带动课程建设,有利于学校、专业、课程团队对课程的建设和课堂教学效果有更清晰的认识,便于深入分析优势与不足,为课程团队不断提高课程建设质量,改进课堂教学效果,提供科学依据,保障教学质量持续提升。

二、主要举措与做法

(一)加强制度建设,不断完善课程建设管理机制

学校以“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专业建设子规划为依据,制定了学校课程建设子规划,明确课程建设目标;制定或修订课程建设管理办法和课程建设标准,优化课程评价指标体系,有计划地组织开展课程建设方案和课程标准制定或修订工作;出台《高水平课程建设方案》《国家级培育课程管理办法》等文件,实施课程建设提质培优计划;制定《课堂教学管理实施细则》,形成课堂教学标准,指导课堂教学实施管理;发布年度课程诊改工作安排,依托课程建设、网络教学、教学质量监控和课程诊改等信息化平台,开展课程诊改工作,动静结合监测课程建设与实施数据。

(二)借助信息平台,实现教学过程运行管理常态监控

学校围绕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构建“五位一体”教学过程监控、“三个阶段”教学运行管理监控、“一学年度”教师教学质量考核的“531”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如图1所示。建立领导听课、同行教师听课、督导听课、学生评教、学生教学信息员反馈等“五位一体”教学过程监控,形成多元监控反馈机制;期初、期中和期末是一个学期教学运行的三个重要阶段,分别对应的是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开展以学年为周期的教师教学质量考核,考核指标体系涵盖了教学任务、教学资料、教学情况、教研活动、教学研究、学生评教和教学事故等七个方面的一级指标。


1 531”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如图2所示,“531”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产生的数据,经信息化平台进行统计分析,呈现出各类画像,教师、部门领导及校级领导各层面可通过画像进行预警,可直观找出不足,提出改进措施和方向,进而推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团队建设、学生管理等,管理部门通过制度建设完善机制,教师通过比较分析查找不足进一步提升自身综合能力。


2 531”教学质量监控信息化平台展示截图

(三)改革教育教学,全力推进岗课赛证融合

学校通过课程教学诊改,激励教师学习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新政策、新理念、新知识,打破学科壁垒,全面改革教育教学模式,实施“雨耕学院”计划,形成了“124”人才培养模式。“1”个培养目标——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目标、“2”类导师培养——校内教师和企业师傅、“4”种培养途径——技能竞赛培养途径、现代学徒制培养途径、项目化人才培养途径和1+X证书试点改革途径。

学校在接受省教育厅教学诊改复核过程中,针对专家提出的如何结合新形势下“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机制,开展课程教育教学改革。为此,学校组织教师广泛学习研讨职教新政策和知识,依托“雨耕学院”计划,以“岗课赛证” 融通四位一体的综合育人理念,探索并实践对接岗位需求,形成“岗课”相衔接、“赛证”搭建“岗课”桥梁相融通的课程体系,“岗位”是综合育人改革的逻辑起点,以岗位需求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为主导,全面推进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培养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需求的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3  课程诊改后“岗课赛证” 融通四位一体的综合育人路径图

(四)课程诊改驱动,“三教改革”带动课程体系建设

课程诊改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通过8”字螺旋机制运行,在常态化和周期性诊断过程中发现,结合现代职业教育新政策、新理念和新成果的学习,学校在“岗课赛证”引领“教师、教材、教法”(下文简称“三教改革”)方面不断探索与实践,经过全面总结、诊断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所取得的成果、经验和不足的基础上,发现专业中“课程1、课程2...课程n”所组成的课程体系是实施“岗课赛证”综合育人引领“三教改革”的重要载体。学校以课程诊改为驱动力,推动”“岗课赛证”融合,引领“三教改革”,带动课程体系建设,保障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其逻辑机构如图4所示。

4  课程诊改驱动教学质量提升逻辑机构图

学校以课程诊改为驱动力,通过建立目标链和标准链,以“岗课赛证”引领“三教改革”,将教师作为“牛鼻子”,加大教师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培训力度,制定鼓励教师主动参与教育教学改革的制度,激励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干事创业热情,会同企业开发职业教育专业教材,将新技术、新工艺、新理念纳入职业学校教材,并可以通过活页式教材等多种方式进行动态更新;激励教师学会并熟练运用信息技术和其他现代化教学方式,开发职业教育网络课程等学习资源,创新教学方式和学校管理方式,推动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与融合应用。通过“三教改革”带动专业中“课程1、课程2...课程n”所组成的课程体系建设,将教师掌握的现代职业教育新教学方法、开发的新教学资源、教材等融入到课程建设中,教师依托课程开展课堂教学创新,学会并合理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MES教学法、案例教学法、PBL教学法等方面将课程思政元素迭代融合,实现对课堂进行教学改革,形成活课堂,让师生都能产生“获得感”,进而推动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提升。

三、课程诊改成效明显

——建立课程诊改常态化机制,保障教学质量持续提升。通过制定或修订《课程建设管理办法》《课程建设标准》《课程建设方案》《课程标准》《课堂教学管理实施细则》《混合式教学实施管理办法》等制度,加强课程建设、网络教学平台、教学质量监控和课程诊改等信息化平台建设,进一步完善了课程诊改机制,有效保障课程建设与实施方面呈现“事前有标准、事中可监测和预警、事后能诊断和改进”的局面。借助于信息化平台可以实现监测、预警,既可以实现实时判断,也能作为周期性评价、评估的依据,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开展教学诊改奠定基础,逐渐实现人人重视质量、人人提升质量的质量文化制度。

——形成“以赛促教、以赛促改”成果,成为技能大赛发展标杆。构建“校级、省级、国家级”三级技能大赛培训培养体系,施行校级全面覆盖、省级好中选优、国家级拔尖标杆。培养学生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7项、二等奖 6 项、三等奖 7 项;获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和创意大赛金奖1 项、铜奖4 项;获全国数学建模大赛一等奖 1 项、二等奖4 项,获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一等奖 2 项。学校“以赛促教、以赛促改”在安徽省高职教育工作会上作教学改革经验,获安徽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3项、一等奖12项,成为安徽省“高职发展标杆校”和“技能大赛标杆校”。

——探索“岗课赛证”引领“三教改革”,创新智能制造卓越人才培养模式。围绕安徽和长三角区域智能制造和高端装备制造技术技能人才需求,实施“岗课赛证”四位一体融通培养。以“课证融通”“赛教融合”“赛证课相通”等模式,引领教师、教材、教法等“三教改革”,架构“真结合、有规律、大方向”的模块化项目式课程体系。“岗课赛证融通”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获安徽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获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获得全国教学能力比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2021年智能制造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入选国家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培育项目。学校立项建设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门,省级大规模在线开放(或线上)课程99门、线下课程16门、课程思政示范课53门、双基示范课40门。此外,学校于2021年组织10门职业教育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和30门继续教育网络课程实施提质培优行动计划。学校依托雨耕学院组建若干校企人员共同组成的教学团队,开发76个课岗项目、80个课赛项目、18个课证项目,分批开展项目化教学改革试点,形成一批岗课赛证融合的教学资料,推动课程教学内容的革新。

四、持续推进课程诊改举措

(一)进一步优化教学诊改工作体系

契合五育并举等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三全育人”,需要不断地优化教学诊断项目和诊断点,突出关键要素,提高教师育人的针对性等方面,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教学诊改工作体系需要进一步探索与实践。

(二)进一步加强信息化水平提升

信息化手段是教学诊改常态化机制建立的保障,由于现代职业教育改革的新要求,课程建设也越来越丰富,课程等层面教学诊改也在不断地调整各项诊断指标体系,目标标准的建立也在持续更新迭代中,数据共享需要进一步挖掘,建立数据研究模型,为学校科学决策、精细管理提供持续的数据支持仍要不断提升和完善。

 

 

 

Copyright 2017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学院 All R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西安博达软件有限公司